上观新闻消息,在任期仅剩50天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反悔了。
当地时间12月1日晚,拜登宣布“全面、无条件”赦免儿子亨特·拜登,称后者遭到出于政治动机的不公平对待。
此举颠覆了拜登此前“不以总统权力为家人谋私利”的承诺,将亨特一把拉出法律漩涡,也让美国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再遭质疑。
有评论称,总统在任期末尾对已认罪的儿子“发慈悲”,将让仍然相信司法公正的美国人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拜登为何反悔
拜登当天在一份白宫声明中称,他已决定对儿子亨特签发行政赦免令,以赦免他在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1日期间犯下、可能犯下或参与的任何针对美国的罪行。
拜登称,他这样做是因为亨特遭到选择性指控和不公平对待,这些指控出于政治动机,受到国会中政治对手的煽动,旨在打击他本人并反对他参选。
“亨特被起诉,只因为他是我儿子,这是错误的……适可而止吧。”拜登在声明中指出。
亨特现年54岁,是拜登唯一在世的儿子,也是首位被定罪的美国现任总统子女,长期受到美国司法部调查以及共和党人的攻讦。
今年6月,在前总统特朗普被定罪四天后,亨特因2018年购买枪支时在联邦表格上作假,在特拉华州被判3项联邦重罪,面临最高25年的监禁。今年9月,亨特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对9项联邦税务指控认罪,最高可判处17年监禁。
不过,鉴于亨特为初犯,外界预计他不太可能被判处太长时间的刑期,甚至有可能被判处缓刑。
引人注目的是,自亨特卷入诉讼风波以来,拜登和白宫发言人一直坚称,会尊重司法部的独立性,不会动用行政权力赦免亨特或为其减轻处罚。然而,与之前的言之凿凿形成对比,拜登在最后时刻反悔了。
“我希望美国人能理解为什么一名父亲和总统会作出这样的决定。”拜登1日在声明中辩解称。
据知情人士透露,拜登与包括亨特在内的家人在马萨诸塞州共度感恩节假期后作出赦免决定。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缘于两方面因素:前总统特朗普已于11月胜选;本月12日和16日,特拉华州和加州两家联邦法院将对亨特所涉案件分别量刑宣判。
外界认为,拜登50年权力生涯即将落幕,似乎不用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什么代价,因此何乐而不为?
“司法公正只是假象”
在亨特有望走出法律阴霾之际,赦免之举也让拜登和民主党受到政治对手和保守派人士的猛烈攻击。
“这是滥用职权和误判!”特朗普1日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作出反应。
美国保守派评论员克莱·特拉维斯在社交媒体上称,他们(民主党人)如此明目张胆地撒谎,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赦免已认罪的亨特,将让那些仍相信司法公正的美国人明白,这一切都是假象——民主党嘴上说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但到了关键时刻,民主党人却不相信法律。”美国专栏作家莫娜·查伦写道。
作为拜登同僚,民主党议员对拜登的决定有不满也有谅解。
“我对拜登把他的家庭置于国家之上感到失望。”科罗拉多州州长波利斯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
田纳西州民主党众议员科恩则认为,“拜登已失去一个儿子,他会为另一个儿子做任何事情,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
有评论称,拜登所谓的“政治动机”与“戴罪”前总统的那套说辞并无二致。当两党都将司法问题视为党派问题,这是美国政治文化衰落的标志。
特朗普可能打破传统
回看历史,拜登并非首位在任期末尾为家人“平反”的美国总统。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在160多年前赦免妻子的表妹。
第39任总统卡特曾赦免卷入与利比亚有关的金融纠纷的弟弟比利·卡特。
第41任总统老布什曾在任期最后几天赦免涉嫌参与储蓄和贷款丑闻的儿子尼尔·布什。
第42任总统克林顿曾在任期最后一天赦免因贩卖可卡因受到指控的同父异母弟弟罗杰·克林顿。
第45任总统特朗普曾在卸任前一个月赦免女婿库什纳父亲查尔斯·库什纳的逃税和其他罪行。
根据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二款,总统有权对任何联邦犯罪颁布缓刑、减刑或赦免。据最高法院称,此举旨在实现正义和仁慈并促进公共福利。
美国历史学家称,总统的赦免权是“巨大的”,但并非没有限制。它只适用于联邦罪行,不适用于州刑事犯罪和民事责任,也不能用于弹劾案件,且受到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
从时间分布看,自1945年以来,除约翰逊外,每位总统都在任期的最后四个月内以更高比例颁布赦免。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报告,从福特到特朗普,每位总统都在任期的最后几天动用赦免权。
不过,最后一刻的“仁慈”往往最具争议。
“大多数总统把大胆的大赦留到任期结束时,原因正是你想的那样:权尽其用,无需对选民负责。”美国历史学家泰勒·斯托默称。
随着特朗普卷土重来,外界认为,他可能会打破总统在任期末尾发布争议性赦免令的长期传统。特朗普曾承诺,将在就职第一天赦免部分因参与“国会山骚乱”而被定罪的人。这可能会将总统赦免权的使用推向完全未知的水域……
原标题:从林肯到拜登,美国总统赦免家人屡见不鲜,最后一刻的“仁慈”成惯例?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8-35266.html最后一刻的“仁慈”成惯例?从林肯到拜登,美国总统赦免家人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