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远辉受邀南下进行分享,我们得以在广州与他见面。不难看出,阅读在这位从教二十多年的语文老师身上留下的温和、健谈的痕迹,交流中,他将多年的实践娓娓道来,平和而有力,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名教师扎根故乡,用阅读带领乡村孩子爱上语文,构建起充实精神世界的动人故事。
坚守:
扎根家乡二十余载
为的是塑造学生人生
今年,是河源市龙川县赤光中学科研处主任袁远辉工作的第 24个年头,作为土生土长的龙川人,袁远辉一毕业就回到了家乡,在他的计划里,坚守家乡,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始终是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袁远辉自己的经历。高中时期的语文课枯燥无味,老师大多照本宣科,忽略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本身的魅力,“我那时候不怎么听语文课,因为一堂课下来我没有什么收获,觉得很没意思。”他暗自下定决心,以后要在家乡做语文老师,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有趣。
即使“没有认真听过课”,但袁远辉的语文成绩没落下过,甚至称得上好,这要归功于他对阅读的兴趣,“我以前就很喜欢读书,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也是因此,他早早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除了能提升语文学科中的读写成绩,阅读还能够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人的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些思考都化作了袁远辉的信念,支撑着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人还是需要一种信念,而我作为语文老师,就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通过阅读影响学生,塑造他们的人生。”
实践:
让“导读教育”深耕
带领学生爱上读写
阅读,是袁远辉始终坚持的习惯,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把阅读作为一项工程在学生中推广,还源于从教以来的观察,也是他提出“导读教育”的起点。
11年前,袁远辉已经接手多届高三的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他发现,若想在高考语文中取得好成绩,语文基础必须扎实,而阅读正是打好这门学科“地基”的技能。拿高考作文来说,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不少案例,但“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生活阅历不多,若再没有足够的阅读基础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只是盲目讲述更多案例和技巧,他们是完全接受不了的”。袁远辉坦言,应试的技巧很多,但一味地告知技巧只会让学生越学越失去信心,让整个备考的过程困难重重。
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必须整本书阅读,袁远辉开启了自己的第一个课题实践。2013年11月,由他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正式立项,切入点正是整本书阅读。
对于中学生而言,大部头的书籍很容易带来阅读恐惧,袁远辉将《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名著“课程化”,亲自上阵,带领团队研究编写“名著全程导读”,用十多个课时的方式将其融入整个学期中,从而实现整本书阅读、整学期阅读,拆分后不仅消解了学生们在阅读方面的心理障碍,更在日积月累中培养了阅读习惯。
袁远辉的另一个课题方向与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紧密相连。何为核心素养?“我理解的是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袁远辉带领编写的另一套丛书中,“1+X”的概念被引入,“1代表课文,加的 X 可以有很多主题、话题、题材等进行比较阅读和主题读写,目的就是让学生爱上读写。”实际上,爱上读写也是袁远辉提出的导读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交谈时,袁远辉始终将“阅读的乐趣”看得很重,在他看来,只有将阅读变成一件轻松有趣的事,这份习惯才能坚持长久,他讲述了一门名著导读课程的授课过程:“开始我会联系生活,导入本堂课所学的内容,随后将这部分内容与对应的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比较视频和文字表达的区别,相对而言,文字的表达意义更加丰富,也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最后会布置任务,一般是词汇赏析和话题写作。”为此,他亲自下场剪辑视频,做微课,还无意中练就一身“新功夫”。
2017年3月,首个课题结题,发表了二十余篇论文,一项教学设计获得国家级二等奖,这一课题还成为河源市首个被鉴定为优秀等级的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打造了系统性的策略方法,形成了可供参考和推广的经验。
巧的是,就在结题的当年9月,全国数百万就读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将开始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其中一个变化就是将阅读的地位大大提高,在初中阶段增加了大量衍生阅读,明确列出了推荐阅读的课外书目,并安排名著导读和古诗文诵读,谈及此,袁远辉难掩自豪:“这就是我在几年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经过了课题的实践,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得心应手地应对了。”
变化:
在阅读中找寻乐趣
带动师生共同成长
深耕教育一线二十多年,袁远辉对教育的变化了然于胸,只看学生群体都变了不少,“二十多年前没有太多的娱乐,一本书丢给学生,不用花太多力气就能让他们读下去,如今不一样,有吸引力的东西太多了。”
袁远辉所在的龙川县地处粤东北,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教育资源都远比不过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生源也是,一面是坐不住的孩子,另一边是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短视频横行,作为语文老师,他坦言若想让学生阅读,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思考。
在他看来,一名老师需要以知识服众,从内而外建立起的威信才是令学生信服的关键,实现这一点也需要教师不断阅读,获取自身的成长:“首先老师要多读书,把知识内化,并将阅读中的乐趣带给学生,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他鼓励年轻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感受,同时不要放弃专业书、文学、社会等不同领域的阅读,积极加以实践。
此前,网络梗席卷中小学,让不少语文老师头疼,对此,袁远辉显得很轻松乐观,并不视其为洪水猛兽,“老师不能放任自流,但也不必完全排斥,可以倾听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了解背后的来源,把他们与语文学科、诗词歌赋、语言之美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掌握鉴别美、欣赏美的能力。”
如今,已经成为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的袁远辉,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规律而简单,他仍然坚守教育一线,坚持从事教学工作,而除了教学、行政等工作外,他还有不少的“读写任务”:“我仍在不断阅读,思考教学的工作,并始终把阅读与教育的开展联系起来,集结经验,希望形成一本教学的‘工具书’。”
在旁人眼里,他的生活很辛苦,一天忙到晚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而他却乐在其中:“因为我的生活很充实,这也是阅读带给我的精神力量。”
文|记者 王沫依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4-12369.html袁远辉:用书本打开天地,让理想塑造人生|铸魂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