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档案】
徐永刚,高中思想政治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韶关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韶关市镇街党校“百人讲师团”成员、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教育系统“百姓宣讲团”成员。他从事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36 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27 年,毕业班教学工作 24 年;长期担任政治科教研组长、高三政治科备课组长,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曾被评为韶关市教育改革先进个人、韶关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
【心中的教育家精神】
肩上要有责,眼里要有光,心里要有爱。
36年,三尺讲台,徐永刚老师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教了一辈子书,也当了一辈子班主任。从教生涯中,他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更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无尽的爱与责任。作为韶关市第一中学的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徐永刚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家精神”,他坚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责任的担当与爱心的撒播。
“选择做老师,是我一生不后悔的决定。”徐永刚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深深的热爱和责任感,让他无怨无悔地在教育岗位上坚守了近四十年。
一张照片改变了他的命运
徐永刚出身农村,最初燃起教育梦想是因为自己上学时遇到的一位历史老师。“他对学生非常好,尤其是对农村的学生格外关照,成为了很多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灯,我从他身上深刻感受到了老师这个角色的意义。”于是徐永刚决定接过这盏灯,将爱传递下去,在讲台上一站就是36年。
在徐永刚的教育生涯中,最让他感动的故事之一,来自2007年带的一位学生。“小陈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每次考试,文综都能考到130多分。但是学习态度非常不积极。”徐永刚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眼神中满是忧虑:“我做班主任那时候就很担心,觉得他有很大的潜力,但再这样下去就彻底荒废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徐永刚了解到,小陈的父亲做送煤气的工作,日复一日地背负着沉重的煤气罐,为了家庭的生计辛苦劳作。徐永刚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我拿到了他父亲的工作照,那个照片里,他爸爸穿着工作服,背着沉重的煤气罐,走在楼道里。”他说,“那一刻,我意识到我要帮助这个孩子,不仅仅是教他知识,更要让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于是,徐永刚决定亲自行动起来,他找到了小陈,但没有直接训斥,而是将照片递给他,“我问他,你看到你爸爸每天那么辛苦,而你却浪费时间在这里上网,能对得起他吗?”
这一句话直击小陈的内心。第二天,徐永刚亲自请来小陈的父亲,让他走进了校园。小陈看到父亲穿着朴素的工作服,内心的情感涌动,对父亲的辛劳与不易更加有了实感。
“我知道他是聪明的,知道他能做得更好。”徐永刚说。“于是,我决定设立一个奖励制度,每次他文综考到135分以上,我就奖励他一笔小数额的钱。”这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激励,更是一种鼓励他改变的信号,既能从经济上帮助到他,又不会让他有被施舍的心理负担。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陈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他开始远离曾经的陋习,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小陈顺利考入中山大学,如今已经在广州定居,做着稳定的工作,个人乃至家庭的命运就此发生转折。
徐永刚总结,“共情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真正理解学生的困境,尊重他们并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和引导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不只是为了成才,更是为了成人”
从教36年,徐永刚的教育理念始终没有改变——不仅要帮助学生成才,更要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在他的课堂上,知识从来不是唯一的主题,学生的品格塑造和思想引导同样重要。
“我经常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知识,不只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徐永刚说道,“作为班主任,我不仅要教好学生的书本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一辈子书,当一辈子班主任”,在36年的教学生涯中,徐永刚有27年时间是以班主任的身份度过的,其中24年在带毕业班。这不仅意味着他肩负着教学任务,更要为学生在高压环境下的健康成长负责。“以身作则”是他的教育信条之一,每天早上和下午学生到校之前,他总是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办公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认为,作为老师必须严于律己:“你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定要自己先做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徐永刚在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的同时,还兼任政治科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我身兼数职,但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他笑着说,“虽然压力大,但只要能帮助到学生,没有辜负家长的信任,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徐永刚多年来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学生管理方法,学生对他不仅是服从,更是“服气”。真心换真心,在日积月累的点滴言行中,学生对他产生了深厚的信任,他的课堂总是十分活跃,而课堂下学生也常与他倾诉苦恼。即使徐永刚或许比学生们的父亲还要年长许多,但他的学生们依然会亲切地喊他“刚哥”。
而徐永刚的成绩也证明了他的辛勤付出。他所带的班级高考成绩屡创新高,政治平均分遥遥领先,还出了多个单科状元,一批又一批孩子进入顶尖高校,他本人也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劳动模范……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耕耘和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投入。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力量”
韶关一中是首批广东省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绩和生源在韶关数一数二。徐永刚最初参加工作时在韶关市翁源县翁源中学教书,后来因为教学成绩优异,被调至韶关一中执教。
一生奋战在教学一线,徐永刚深知,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韶关面积广阔,地处粤北,有大片山区,他曾在早年执教的翁源中学以及韶关一中见证了很多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艰苦,但正是通过教育,找到了改变命运的钥匙。
学生小陈只是徐永刚在教书生涯中见证过的无数励志故事其中一个缩影。“教育的力量就在这里”徐永刚说:“它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平等的起点,给他们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受到家庭贫困或出生背景的束缚。
在徐永刚看来,教育公平不仅仅是资源的分配,更是机会的平等。“我做教师这么多年,看到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家境困难,但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希望。”他说,“这些孩子,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能走得更远。”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徐永刚说,“我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是帮助他们找到未来的方向。”在这条从教36年的路上,徐永刚从未停下脚步,而他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也如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选择了做老师,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
文|记者 李可欣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4-12368.html徐永刚:选择做老师,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铸魂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