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主办、耀中耀华教育网络协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与创新峰会暨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课程教师论坛在耀华国际教育学校广州校区举行。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一体化战略持续推进,区域教育融合与创新已成为驱动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动力。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课程凭借学术严谨性与全球认可度,在大湾区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面对区域内多元教育背景与学生需求,DSE课程推广与实施也面临挑战,如跨学科教学深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及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等。
牛津大学出版社为助力大湾区人才共育,推动教育多元发展,积极提供专业支持与资源共享。此次峰会聚焦香港DSE课程在大湾区的推广应用,针对课程落地关键问题,为区域内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通过多元议题与实践分享,探讨DSE课程教学中的创新与协同发展,加强湾区教师专业交流,推进跨区域教育合作。
耀中耀华国际教育署理教育总监尚尔娜指出,世界教育改革趋势聚焦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协作、跨文化理解及自我学习等 “软技能”。同时,教育正从 “标准化” 向 “个性化” 转变,重视因材施教与终身学习。此外,学科融合与真实情境学习愈发受到关注,通过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教育重要方向,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谈及AI技术浪潮对教育的冲击,尚尔娜认为,AI在语言、图像、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突破,让学生获取信息与辅助更便捷,这促使学校重新审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机械记忆转向分析创造。学校可利用AI辅助教学与评估,教师角色向 “学习设计者”“学习指导者” 转变,专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机器难以企及的能力。不过,AI也带来学术诚信隐患,如学生借助 AI 完成作业、论文抄袭识别难度增加。对此,学校需设计过程性、创意性作业,通过口头汇报、过程记录等监控反馈,强化学生数字素养、伦理及信息安全教育。
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教育的根本目标引发深刻思考: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知识、技能与品格,才能崭露头角,并勇担对社会和世界的责任?尚尔娜强调,HKDSE作为香港教育界的重要基石,也应积极吸收国际教育先进理念。
文|记者 秦小杰
图|活动方提供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4-12633.htmlAI浪潮下,这场峰会探讨DSE课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