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热话题
从这周开始,各中小学全面进入寒假时间。居家的日子虽然温馨,但时间久了,亲子之间也少不了“互相看不对眼”,各种矛盾也陆续爆发。“你怎么这么淘气,总是让大人操心!”“说几次了还不会,你也太笨了,这都做不好!”“你真是个小哭包,太懦弱了!”……家长们是不是常常无意间会说出类似的话?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家长们要注意了,这些其实是“负面语言”,这些话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可能引发反效果,甚至让孩子更加叛逆,失去变好的信心。本期细说心语,我们一一来分析常见的“负面语言”到底有哪些?这些“负面语言”到底对孩子有哪些伤害?怎样用积极的语言跟孩子沟通呢?
当孩子很无助时,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包容很关键
“性格,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它决定了我们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适应环境,以及我们的一些习惯和行为模式。它会受到环境、经历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使得我们在面对相同的事情时,可能会做出与他人不同的反应和选择。比如,有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选择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的人则可能会选择逃避或拖延,不太愿意面对挑战。”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杨彩云表示,当孩子多次遇到困难、委屈时,通常会采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无助,但是,有些家长就会感觉很烦,直接对着孩子喷火,说出一些“负面语言”,如:
“你真是个爱哭鬼,一点小事就哭哭啼啼!”暗示孩子情绪管理差,会因为爱哭而不被喜欢,价值感低。
“你太胆小了,一点勇气都没有!”暗示孩子懦弱,会没信心做事情。
“你太固执了,一点都不懂得变通!”暗示孩子做事情不够灵活,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
“你太脆弱了,一点挫折都承受不了!”暗示孩子不够坚强,抗挫能力差,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杨彩云强调,这些“负面语言”会让孩子有这样的感觉:你们一点都不了解我,我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孩子,我就是你们所说的那样。
“这些负性情绪的反复体验就是一种强大的暗示,长期的暗示会让孩子不断接受、强化家长对自己的消极认可:我就是一个胆小鬼、我是一个懦弱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变成了家长口中所说的那样,也许伤害就是这样在无形中、无意识中造成了,家长反而会困惑:我都不知道TA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杨彩云建议,在亲子沟通中,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帮助孩子:
1.孩子伤心、委屈、难过等负性情绪出现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来与他分担那份不良感受,如孩子一直在哭哭啼啼时,家长可以说:孩子,我感受到你很难过,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孩子害怕、担心、焦虑、无助时,家长可以说:爸爸/妈妈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也会这样担心、害怕,我们明白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再想办法,我们再想至少三个新的办法。
“孩子所做的或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对他的将来有所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会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来找出其中最好的一个。家长面对孩子在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本身也是孩子探索的方法之一,孩子看到了父母积极的支持或肯定或包容时,下次他就学会了,也会跟着做。”杨彩云说。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面的行为及行为模式
“孩子大部分的行为及心理模式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家长不仅是孩子的模范,更是孩子求教的对象。”杨彩云表示,当孩子的行为正在成长过程中,或者与家长的预期不一致时,家长往往会很焦虑很心急地直接指出孩子行为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孩子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够快速地去改变。比如这些“负面语言”一旦说出口,对孩子会有如下消极的暗示。
“你整天就知道玩,一点上进心都没有!”暗示着孩子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的人,自我价值感会降低。
“你太磨蹭了,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暗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自我管理能力弱。
“你太粗心了,总是丢三落四!”暗示孩子就是一个粗心大意的人,自信心受损。
“你太不听话了,总是跟我们对着干!”暗示孩子是不受欢迎的人。
“你太没出息了,以后肯定没大出息!”暗示孩子没有任何的希望,自信心会崩溃。
杨彩云指出,孩子面对这些质询、批评的语言时,会表现出紧张、抗拒、退缩的行为,家长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得到了强化。“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负面评价只会进一步把孩子推向那个负面的方向。我们需要从孩子行为动机的角度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建立起正面的行为及行为模式。”
杨彩云建议,当孩子遇到困难,应对的行为出现暂时无效时,家长可以这样帮助孩子:
1.家长看到孩子的不良应对行为时,要调整认知:每种情绪、行为都有其正面价值,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多数是告诉我们解决的方向。我们可以先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立场和动机。如:“放寒假的这段时间,我看到你每天安排了满满的放松娱乐活动,我感受到你很开心,你是怎样安排的?”
2.评价孩子行为的语言多用我字开头的表述句式,停止原来经常使用的你字开头的命令句式。如:“今天出去游乐场玩,当我知道你忘记拿会员卡时,感到很难过,我担心你因为这次的粗心影响了今天的游玩计划。”
3.评价孩子行为的语言中把“不”“没有”等字眼删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更加清晰的行为方向,鼓励孩子去展现已有的积极品质,如勇气、好奇心、善良等,如:“刚才我们讨论了关于下学期是否住宿这个问题,我能感受到、理解到你有自己的想法,很开心你可以更加理性地、全面地去思考问题,也很开心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4.评价孩子行为的语言中要肯定孩子行为过程中具体的积极的内容,以此为目标导向家长(孩子)的期待。如:“刚才上课我们迟到了,我们都有点难过,出发前我看到你花了很多时间在认真收拾学习用品,相信这种认真、有条理的态度和方法可以帮助你以后更好地成长,我们还可以再想想怎样既认真又准时地完成事情。”
5.评价孩子行为的语言只针对当下行为,对孩子的未来不作负面预测。如:“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差不多,说明你一直都在努力,爸爸妈妈相信你继续努力、坚持,各方面都会有进步的。”
6.评价孩子行为的场合要适当,避免在公共场合,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策划 | 龚丹枫 陈晓璇 徐航航
统筹 | 卫轶 何宁
指导单位 |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专家成员 | 全省心理教研员及一线教师
(此文特别感谢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杨彩云的专业指导)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4-12166.html当孩子很无助时,家长的积极支持和包容很关键 | 细说心语 · 一周热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