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炎热,网上流行起“抱着冬瓜睡觉”可防暑降温的说法。各地网友纷纷实践,给自己、给孩子甚至给宠物都配上了“冬瓜搭子”。“抱冬瓜”真的能降温吗?这样的解暑方式是否适合所有人?
“抱冬瓜”真有降温效果?
“抱冬瓜”为什么会觉得凉快?这是“心理作用”吗?还真不是!从物理角度来看,冬瓜本身富含水分、质地清凉,在高温环境下具有一定吸热、导热慢的特性,接触皮肤时能带来短暂的清凉感,可以起到短时间物理降温的作用。而从中医角度来看,冬瓜属寒性食物,《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性寒、味甘、淡”,入肺、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暑除烦、止渴化痰之功。
因此,“抱冬瓜”在一定程度上确有清凉解暑、祛湿散热的象征意义。但这里的关键在于:“象征意义”不等于“人人适宜”。中医讲究“因人制宜、辨体施治”,抱冬瓜虽凉,但凉得是否“合体质”,才是健康的关键。
脾胃虚寒、阳虚体质人群小心“凉过头”!
在中医看来,人体以阳气为本,阴阳平衡为要。若一味贪凉、过度降温,尤其对脾胃虚寒、阳虚怕冷体质的人,反而适得其反。“抱冬瓜”睡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
腹痛、腹泻:寒邪侵入肠胃,直接“闹肚子”;
食欲减退、乏力:脾胃一寒,运化失调,吃啥都没胃口;
关节酸痛:尤其老年人、阳虚体质,一凉就“骨头喊痛”;
女性月经紊乱、痛经加重:寒邪直入经络,血行不畅;
孩子受凉感冒:体温调节机制尚未成熟,容易感冒;
简单来说,“抱冬瓜”虽然凉快一时,却可能让阳虚体质的人“伤寒一夏”。
“抱冬瓜”挑体质,你适合吗?
中医强调“体质不同,用法有别”。虽然冬瓜性寒,有清热祛湿之效,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抱着睡”。
适合人群:湿热、实热体质人群
这类人群常表现为:容易出汗多、口渴口苦;面部油脂多、易长痘;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对这类“内火旺、湿热重”的人来说,适度“抱冬瓜”可帮助身体降火、散热,确有一定辅助解暑作用。
不适合人群:阳虚、脾胃虚寒体质人群
典型表现包括:怕冷、手脚冰凉;食欲差、胃胀易泻;常感乏力、易疲劳;女性经期不调、痛经明显。
这类人群天生“火力不足”,阳气本就虚弱。再受冬瓜寒凉刺激,易导致阳气更虚、脾胃受寒、免疫力下降,反而“越抱越虚、越抱越病”。
儿童、老年人、孕产妇,更应避免直接接触寒凉物体,防止寒邪入侵导致身体失调。
中医“认证”!这些解暑妙招更健康、不伤身
对于阳虚体质或脾胃虚寒者,中医更强调“清而不寒、凉而不伤”的解暑方法:
1. 代茶饮推荐:三豆饮、荷叶淡竹叶饮
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各10g):健脾祛湿,清热不寒,可有效缓解暑湿困倦。
荷叶淡竹叶饮(荷叶、淡竹叶各10g):清心火、止口渴,性质平和,适合夏季养心,尤其适合办公室久坐、闷热烦躁人群。
2. 中医外治解暑法:
艾灸神阙穴、足三里穴:温阳散寒,益气除湿;
后背刮痧、拔罐解表: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缓解中暑早期症状;
八段锦、太极拳:舒筋活血,调节阳气,适合日常健身解暑。
3. 生活方式调护:
作息规律、午间小憩;室内通风降温,避免空调直吹;衣物清爽、饮食清淡,多用绿豆汤、冬瓜汤,但不宜过量食用寒凉生冷食物。
“抱冬瓜”虽有趣,但中医更重视内在平衡。夏季虽暑热难耐,但若贪凉过度,反而可能“伤阳损脾”,得不偿失。科学防暑降温,重在因人而异、因体质而调。如不确定自己的体质类型或需要个性化的解暑调养建议,可前往正规中医门诊进行咨询。
指导专家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10-65143.html“抱冬瓜解暑”挑体质 看看你适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