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科技中心内,一项关于鞋的研究有了重要突破——由该校智履方舟项目团队与企业研发的4D打印晶格鞋,已进入中试阶段。这款科技感满满的“未来鞋子”,有望颠覆传统的制鞋技术,或将让鞋子实现“一人一款、每只不同”。
令人瞩目的是,核心研发团队学生均为职校生,他们与博士教授、企业工程师组成“产学研特战队”,用两至三年时间攻克关键技术,授权多项发明专利。
这种“教室联通车间、作品对标产品”的培养模式,正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缩影。随着晶格鞋量产在即,职业教育“低进高出”的育才逻辑,正通过一双双青少年健康运动鞋走出实验室,跑向产业新赛道。
跨学科团队攻克技术难题
艺术生出设计方案、材料学博士调配方、工程师建模测试……在广州番职院与李宁共建的运动鞋服创新研发中心,一场职业教育版的“跨界实验”正在上演——这支来自5个不同专业的师生和企业导师组成的“造鞋天团”,用三年时间完成来自李宁集团的“产业命题”。而他们的目标群体,正是足部尚在发育的青少年。
“传统晶格设计依赖成人数据,青少年脚型敏感期需更精准适配。”广州番职院李宁运动鞋服创新研发中心主任陈盛贵副教授举起一片布满孔洞的样品向记者解释。这一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结合分区减震技术,让鞋底不同区域能“读懂”青少年运动时的压力变化——前掌密集晶格缓冲跳跃冲击,足弓处疏朗结构减轻重量,后跟渐变式蜂窝稳稳托住脚踝。这项让不少知名鞋企都头疼的技术,竟被职院学生拿下了3项发明专利。
记者获悉,目前基于脚型数据扫描的个性化定制鞋,未来从设计到交付仅需2-3天,单价已从早期国际品牌的2000-3000元降至千元级。目前,该团队研发成果已进入中试阶段,首批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通过企业评估后投入市场。
职校生成专利发明人
为培养“技术+设计”复合型人才,番职院与李宁集团开设4门订单班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教授建模、制版、材料应用等实战技能。学生在大一即可通过双向选拔进入订单班,参与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全流程项目,优秀毕业生有望直接入职李宁集团。校方透露,订单班课程80%由企业导师授课,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番职院学生、项目牵头人姚英杰今年大三。在学院与李宁共建的研发团队里,这个曾经性格内敛的男生经历了人生多个“没想到”:没想到自己参与设计的晶格鞋能拿下发明专利,没想到自己的技术专利能在实习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也没想到自己站上了创新创业大赛的竞技台。
如今,这个能流利解说晶格鞋性能的职校生,已成为校企联合培养的“技术新物种”,深度参与专利产业化项目。“本科学生的可能理论更强,而我在实践应用方面会更强,因为我们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在这个项目团队中,我学习到的全英晶格设计软件,也是专科院校一般学生学不到的。”姚英杰说。
“团队拥有12项专利、1项软著,技术壁垒坚实。我们核心知识产权的布局也区别于过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教学,而是将创新研发引入到整个项目化课程。”番职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段娜表示,职业教育不仅要强化数字化技能,更需培养跨界创新能力,未来将深化与头部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合作,推动创新研发与教学深度融合。
文、图 |记者 崔文灿
视频 |记者 崔文灿 实习生 刘禹尧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4-13085.html广州这所职院“智造”的运动鞋,藏着多少黑科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