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以及广州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看见·多样性”数字媒体艺术展在广州图书馆举行了展览开幕活动。
本次展览共展出《星丛札记》《美美与共》《声情之间》《阈限感知》《光影共鸣》《菌丝光谱》《看见·殊声》七个艺术装置作品,均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师生制作完成。展览于4.20开始,持续至5.12日结束。
“看见·多样性”数字媒体艺术展为港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师生根据孤独症谱系多样性人士自身的绘画、手工、声音等艺术表达以及关注这一群体的核心相关者视角下的故事、摄影等内容,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以艺术装置形式进行再创作、再表达。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呈现孤独症谱系人士的独特视角,本次展览借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展现他们如何突破社会固有认知,重新定义自我与世界,呼吁社会重新审视多样性与包容性的意义。
开幕活动上,主办单位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教授表示,本次活动展现了党和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协同合作,广州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在特殊教育的制度设计及实践推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南沙区作为广东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的重要平台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活动组织也体现了港科大(广州)跨学科融合的办学特色。他强调,学校始终秉持“打破壁垒”的教育理念,希望借助数字艺术这一创新形式,推动社会对多元包容的深入思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与政府所期社会所盼同向而行。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凌耀东,广州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广州图书馆副馆长、党委委员陈深贵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也在开幕活动上发表致辞。
本次开幕活动还特别策划了一场由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的璞光融合合唱团(星海音乐学院国家级双创项目“拨云识乐”)、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融合艺术团和啦啦操队的孤独症儿童参与表演的音乐快闪节目。每一个跳跃律动的音符,都是孩子们的心声,每一句深情吟唱,都是他们对世界温柔的回应。
共青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委员会湾区红鸟新创队社会实践基地与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举行了授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将在大学生实习实践、融合教育、艺术疗愈、研究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探索科技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路径。
在开幕活动的最后,本次展览策展人、港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助理教授佟馨博士现场解读展览背后的构想——从传统画展形式到通过科技的人文表达。策展团队带领现场嘉宾和媒体深入展厅,讲述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特邀嘉宾亲身体验包括“美美与共”“光影共鸣”等七个科技艺术项目,感受孤独症谱系多样性创作者的艺术世界在科技语境下的多维表达。
文|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陈欣悦 胡倩 通讯员 港科广
图|主办方提供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4-12890.html为“星星的孩子”开一扇窗,港科大(广州)师生以AI“看见·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