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文科消亡成为全球性浪潮”的话题引发热议。据有关媒体报道,不少国家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近年来,诸多高校都选择对“边缘学科”开刀。这是否意味着文科衰弱已经不可避免?“文科消亡论”蔓延,如何理性审视文科困境?2025广东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对此话题展开热议。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崔峻:忽视人文素养培育易生“空心人”
在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科所创造的价值丝毫不亚于理工科。从古老文明的传承依赖于文学、历史、哲学等文科领域对思想和文化的记录与阐释,到社会制度的构建与国际关系的斡旋,文科智慧始终贯穿其中,为人类社会的有序前行奠定了基础。
当下,尽管有人对文科的式微表达担忧,但事实并非如此。文科并未走向衰落,而是面临重塑与升级的机遇。传统文科模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受到挑战,这反而促使其突破固有边界,主动融入新兴技术与社会需求。例如,数字人文领域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古籍内涵,为文化研究注入新活力;再如,考古领域引入地球化学手段,为探索历史真相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方法。这些都是文科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成功案例,标志着文科发展正在开辟新路径。
展望未来,文理交叉的学科体系和培养模式无疑是大势所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一味追求技术的精进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容易产生“空心人”——掌握技术却缺乏共情能力、审美意识和价值判断力;反之,仅谈人文而不懂科技,则容易被边缘化。因此,唯有实现文理兼修,让科技注入人文温度,让人文借助科技力量,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复杂社会的复合型人才,推动各领域协同发展,开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我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举几个生动的例子。我从事的是与太空相关的基础科研工作,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理科领域,但近年来已经与传统文科实现了紧密结合。比如,我们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地球磁场的变化。地球磁场在过去几千年中不断发生变化,而空间科学的发展让我们了解到,地磁场的变化与极光的分布区域密切相关,极光因此被视为地磁场变化的“指示器”。如今,国内已有科学家通过分析东亚古籍中关于极光的历史记录,反推出过去几千年间地磁场的变化规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助理”的例子。再比如,随着国家深空探测项目的快速发展,太空探测已经催生出太空旅游等新经济形式的萌芽。在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抢占太空资源,包括轨道资源、矿产资源等,这就对太空立法提出了迫切需求,这是一个“理助文”的典型案例。
实际上,传统意义上“文科”与“理科”的区分,只是大众视角中的一种刻板划分。在科技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文理之间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国家目前大力提倡学科交叉融合,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学科交叉不仅限于理工科内部不同领域的交汇,还包括文科与理科的跨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共同进步。
文字整理|记者 陈亮
海报|肖莎 方沂昕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4-12110.html省政协委员、中大教授崔峻:忽视人文素养培育易生“空心人”丨两会高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