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亦滋养一方茶。悠悠岁月里,人与茶交织出无数动人故事,留下诸多传奇佳话。四集纪录片《安化黑茶》以茶为纽带,巧妙融合历史、地理、人文及科技等元素,借由数位“黑茶使”之口,将安化黑茶那历经沧桑的过往与不断淬炼的发展之路,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
黑茶的“前世”
黑茶究竟何时现世,何时在市井中流通,又是怎样踏上远行西北的征程?历史的长河中,有关安化黑茶的记载犹如繁星点点,虽闪耀却难寻全貌,留下诸多待解谜团。纪录片独具匠心,安排岳麓书社的古籍编辑刘文作为第一位“黑茶使”,引领观众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探寻真相。
茶马互市开辟后,内地运往西北的茶叶数量日益增多。《明史·食货志》里的一条记载引起了刘文的注意:“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这种让番人如此依赖的茶,似乎正是来自家乡的安化黑茶。顺着这一线索,刘文在古籍中苦苦追寻安化黑茶的“前世”踪迹。
从五代《茶谱》中记载的“其色如铁”的渠江薄片,到明代茶马互市时远“征”西北的官茶;从杨一清督理陕西马政时推行的一系列茶政改革,到御史陈讲“以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地产有限,乃第茶为上中二品,印烙篦上”的奏疏;从晋商在“万里茶路”上扬起的滚滚尘埃,到左宗棠西征时以茶筹饷的精妙谋略……
随着探寻的深入,安化黑茶的历史画卷逐渐清晰展开。安化黑茶似乎自诞生起,便肩负着治国安疆的重任,这无疑是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精神的生动体现。
开篇定调,纪录片的首集充分彰显出安化黑茶的深厚底蕴与非凡历史价值。在片尾激昂的音符中,观众内心的震撼久久难以平息。曾经的我们,仿佛从未真正深入了解过安化黑茶的奥秘……
拙诚至上的茶业“桃源”
为何是安化这片土地,为何是黑茶?这一谜题,由纪录片的第二位“黑茶使”——安化白沙溪茶厂的茶人刘新安为我们揭开神秘面纱。
安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宛如大自然精心打造的制茶工坊。冰碛岩土壤中蕴含的丰富微量元素,资江流域湿润宜人的小气候,以及云台山大叶种茶树坚韧不拔的品格,共同造就了黑茶生长的绝佳条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在这片只有茶树肆意生长的土地上,茶与人相互依存。
杀青、揉捻、渥堆、复揉、七星灶烘焙、贮存发酵,随着纪录片镜头的切换,我们亲眼目睹了一片树叶的神奇蜕变。松香明火间,看似朴实无华的传统工艺,实则蕴藏着安化茶人千百年的心血与传承。耐得烦的安化茶人怀着诚挚与敬畏之心,用精湛技艺回馈着大自然的馈赠。这种顺应天时、抱朴守拙的生存智慧,在安化人“喊山”的千年吟唱中达到极致境界。当老茶农用古老的调子唤醒茶山,那些镌刻在茶树年轮里的约定,化作久久回响的天籁之音。
久经淬炼后,安化黑茶又在山水迢迢的护送下,踏上“万里茶路”奔赴远方。而在它的身后,万千茶香萦绕安化,默默守护着代代茶人的晨昏。在这里,家家户户都制作、储存黑茶,提前一晚煮茶、焖茶,一泡便是满满一缸,琥珀色的茶汤在茶缸里荡漾起层层涟漪。
且将新火试新茶
为何有人称安化黑茶“越陈越珍贵”?新世纪的黑茶又将走向何方?最后的谜题,由“85后”茶人周六和茶学专家施兆鹏等“黑茶使”为我们答疑解惑。
古法的核心变量在于“天”,茶学专业团队聚焦“微生物”领域,揭开黑茶发酵的神秘面纱。他们借助显微镜捕捉菌丝绽放的美妙瞬间,运用气相色谱仪分析茶多酚含量,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解析菌群密码,利用代谢组学追踪后发酵动态,将茶叶中微生物的微妙变化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
纪录片将茶学实验与五感品鉴巧妙类比,让观众更直观地领略到黑茶发酵的奇妙“魔法”。从1958年中国首个茶学专业的建立,到现代分子生物学对黑茶成分的深入揭示,新一代“黑茶使”的科学探索,正试图解开黑茶如何有益健康、是否真的能降血压、调血糖、顺肠胃的秘密。且将新火试新茶,这种守正创新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千两茶制作的非遗传承中,也展现在茯砖茶发花工艺的精准调控上。
要知晓从何处来,更要思考向何处去。古老的茶业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安化茶人,乃至中华茶人共同面临的挑战。《安化黑茶》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部启示录,其延伸意义与时代价值不言而喻。
从来处来,向去处去
古人曾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在湖南安化的群山深处,六亿年前冰碛岩的气息融入资江的水汽,氤氲着千年古茶树。一代又一代茶人用双手编织着跨越时空的生命密码。
在纪录片恰到好处的声乐与光影配合下,观众仿佛置身于充满奇幻色彩的千年茶窖之中。在新一代“黑茶使”的带领下,一同撬开冰碛岩封存的历史断层,层层揭开黑茶历史的迷雾与发酵的秘密。
当纪录片的镜头定格在那如琥珀般晶莹剔透的茶汤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片树叶的涅槃重生,更是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壮丽文明史。黑茶的兴衰沉浮,是中华大国边疆治理的一个缩影;茶人的代代传承,是他们与草木之灵相守相成的智慧结晶;科技的介入,则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和解的无限可能。
安化黑茶以其醇厚与拙诚的品质,讲述着中国茶文化最本真的哲理——真正的经典从不抗拒改变,历经淬炼而愈发香醇;真正的传承,是让传统在未来的时代脉搏中持续跳动。
正如片尾所言:“只要时间还在向前,一切都值得期待。”从古时的毛文锡、杨一清、左宗棠、陶澍,到今天的施兆鹏、刘仲华、刘新安、周六,下一任“黑茶使”会是谁?下一段寻茶之旅又将书写怎样的传奇?
水过三沸,各位看官,不妨一同饮茶品味吧。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哲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2-56780.html热评 | 跟着黑茶使一起揭开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