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短剧在卫视平台的蓬勃发展态势令人瞩目,与此同时,“综艺 + 短剧”这一创新模式也在持续探索之中。卫视平台正不断挖掘短剧潜力,积极拓展其在内容创作与融合方面的边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视听感受,也促使平台自身的内容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可以说,短剧已然成为传统卫视平台实现内容创新、吸引年轻受众的重要突破口。
读娱 | yiqiduyu
近些年来,短剧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众多平台纷纷投身其中。在这股热潮中,传统卫视平台作为后来者,正积极探索短剧这一新兴内容形式的更多可能性。
一方面,卫视平台大力打造短剧剧场,精心挑选优质短剧进行播出。回溯至 2023 年底,不少卫视敏锐地察觉到精品短剧的巨大潜力,于是创新性地为其开辟专属剧场。例如,湖南卫视推出了“大芒剧场”,东方卫视设立了“品质东方·微剧场”。这些剧场的设立,旨在吸引年轻观众群体的同时,覆盖更广泛的年龄段用户,借助剧场品牌效应,全面激发短剧的集群影响力,为平台注入新的活力源泉。
伴随着各大卫视对短剧的积极尝试,短剧上星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据初步统计,2024 年有超过 30 部短剧成功登上卫视平台,其中不少微短剧在同时段的地方卫视收视率排名中拔得头筹。到了 2025 年,微短剧春节档推荐片单首次纳入了电视大屏端的系列作品,像《龙行龘龘》《大话大话西游》《春风不改旧时波》等 14 部剧目赫然在列。
短剧能够在卫视平台顺利落地,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2024 年 8 月 1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了《关于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推动更多优秀的网络视听作品在电视大屏上播出,着力提升电视大屏优质内容的创新能力和供给水平。受此政策推动,“微短剧上大屏”迅速成为一股潮流风尚。
在政策利好与平台创新的双重助力下,上星的短剧大多取得了不俗的播出成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短剧上星的市场价值。就拿前阵子在东方卫视播出的《午后玫瑰》来说,该剧在播出期间表现亮眼,以 0.5445%的峰值收视率力压《大唐荣耀》《小巷人家》等长剧,多次跻身同时段收视前三甲。不仅如此,《午后玫瑰》此前在抖音首播时就已收获超 1.7 亿的播放量,招商体量高达 800 万元,无论是在小屏还是大屏上都成绩斐然,堪称近年来微短剧成功打通台网平台的典范之作。
那么,《午后玫瑰》为何能在台网两端都备受青睐呢?读娱分析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题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午后玫瑰》以中年女性重返职场为主题,生动讲述了中年女性“陈琳”在重返职场后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励志故事。在快节奏的叙事进程中,高密度地展现了女性成长的力量,剧中诸多台词极具感染力,如“人过中年,依然可以美如玫瑰、熠熠发光”“十年全职太太,不代表我不能重新开始”“如果你没有遇到挫折,可能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哪些可能”等,对于身处家庭和职场困境中的中年女性在个人成长方面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其二,主演阵容具备较高的国民度。饰演陈琳的李若彤早年因《神雕侠侣》《杨门女将》等经典影视作品而广为人知,近年来更是因出色的身材管理频繁登上热搜。此次她不仅担任主演,还深度参与监制工作,把控角色塑造与拍摄细节,其所说的“59 岁正是闯的年纪”也成为当下热门的网络金句,为剧集增添了不少热度。而饰演陈琳丈夫的贺刚,早年凭借《家 N 次方》《北京青年》等剧积累了一定人气,加之外形与刘德华颇为相似,拥有不少粉丝。李若彤与贺刚这对年龄和受众层次存在差异的组合,在观众群体覆盖上具有较大优势,为《午后玫瑰》吸引了众多观众。
凭借优质的内容基础、颇具国民度的主演阵容以及近年来短剧领域的多项利好政策,《午后玫瑰》在小屏的流行与大屏的爆火便有了坚实的支撑。从《午后玫瑰》取得的成果来看,中年女性题材的短剧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这有力地证明了短剧在打通台网传播渠道、迈向主流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可以预见,随着短剧上星进程的加速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类似《午后玫瑰》的优秀剧集涌现出来。
另一方面,卫视平台还在围绕微短剧积极开展更多元化的内容开发,其中综艺与短剧的融合成为一种全新的内容趋势。例如,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花儿绽放》大胆尝试将综艺与短剧这两种形式相结合,在综艺赛制中嵌入短剧拍摄环节,并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乡村题材短剧,如《村 EO 又美又飒》《霸道村总爱上我》《重生之我在村里当顶流》等,这些短剧是乡村振兴与女性力量相融合的创新成果,为广大观众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视听体验。然而,尽管“综艺 + 短剧”这种组合形式充满了先锋意识,但其内容本身却带有一定的实验性质,最终呈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网友认为节目的立意大于实际内容,短剧更多地只是作为一种噱头,口碑方面尚有欠缺。
再如,东方卫视推出的首档“微短剧 + 综艺”创新真人秀《开播!短剧季》,以六大经典 IP 为依托,通过选角试镜、舞台竞演、短剧试拍等多个环节,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示短剧创作的幕后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短剧从“快餐文化”向精品化、专业化方向的转变。回顾该节目播出期间,确实引发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但节目收官后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对短剧行业的实质性影响较为有限。由此可见,在“综艺 + 短剧”这一内容模式的有效探索之路上,各大卫视平台仍有漫长的道路需要前行。
一面是短剧上星的蓬勃兴起,一面是“综艺 + 短剧”创新模式的不懈探索,卫视平台在短剧的开发与融合进程中持续拓展边界,不断丰富着观众的视听体验,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平台自身内容格局的创新变革。从这个角度而言,短剧已成为传统卫视平台实现内容创新、吸引年轻观众的关键增长点。
THE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2-56391.html传统卫视平台搞短剧,有啥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