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雅
2022年底,以ChatGPT为首的大模型横空出世在全球掀起AI海啸,两年后的今天,这场海啸渗透进每个角落——8500万个传统岗位面临被AI淘汰,9700万个新岗位应运而生,提示工程师、AI训练师、AI标注师等新职位需求不断涌现,人才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构。
另一边,位于上海静安国际中心的万码优才刚刚完成了办公室的搬迁,从原先B座9楼只有半层的办公室,扩张到现在A座20楼的一整层空间,新址有大片区域的技术部、业务部、交付中心、甚至还有直播间,一应俱全。
见到万码优才创始人周媛的时候,她在新办公室刚开完几个连续的会,公司的扩张也带来了业务的增加,她一边领我参观新公司,一边聊起自己的创业历程。
万码优才创始人周媛
周媛从北大社会学硕士毕业之后,便一头扎进人力资源行业里至今十余年。在她看来,技术的变革终究要落到人的层面,要懂技术、更要懂人,“数字经济的底层其实是人来推动的,一切的核心动力是数字人才。”周媛强调。
2022年,周媛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创立万码优才,试图用AI重构传统招聘行业,为数字人才打造一条从“求职”到“职业成长”的新航道。
困境下的突围之路
技术的进步没来得及解决就业压力,而长期存在的就业困境依旧存在。周媛指出,目前的数字人才市场存在三个普遍困境:
首先,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数字人才就业存在一条“微笑曲线”:“0-3年”和“35岁+”是两个难点。对于“0-3年”非顶尖学校毕业的技术人才而言,或许很难满足企业所需的丰富工作经验;而对于35岁+的技术人才,如果碰到职业转型期或企业结构调整,普通岗位可能投出几百乃至上千份简历才能获得一两个面试机会。
其次,名校应届生即便拿到offer,也面临着从“学校所学”到“企业所需“的跨越式挑战,如何走好这“最后一公里”,成了切实存在的问题。
最后,企业在寻觅符合要求的数字人才时,仍然面对着“降本增效”与“人才质量”难两全的现实。
但这些仅仅是问题的表象,更长远来看,数字人才市场每年有上千万的市场缺口以及数千亿元的市场空间。根据德勤中国与人瑞人才的测算,在数字经济催动下,劳动力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人数达到2500万-3000万,其中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人才的ICT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达到1100万,这甚至将制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有鉴于严峻的市场形势,人社部等九部门在今年4月份就曾联合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
在洞察到「需求侧」的上述困境之余,周媛同时发现,在「供给侧」的招聘市场也存在局限性:
第一,传统的招聘平台往往覆盖全面,服务的人群千行百业,这就导致一个短板是,对于某一类细分人群的能力标签和岗位标准缺乏精准分析。
第二,现有的招聘平台,通常只解决求职与招聘这种单一行为,并不能为人才的职业成长提供全面服务。
面对上述种种供需失衡的现状,周媛与万码优才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AI赋能的精准匹配
万码优才大刀阔斧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搭建一个专门针对数字人才的招聘平台。
2023年12月底, “万码优才”APP上线,定位“为数字技术人才提供0-10年职业成长服务平台”,并于2024年4月正式发布,五个月后的9月份又进化到“万码优才”2.0版本。
“万码优才”的主要功能包括「求职招聘」、「智能问答与学习」、「职场服务」三个模块:一是通过AI技术,把求职者的知识、能力、经验等要素数值化、具象化;二是通过B、C两端智能交流,以及大数据匹配算法与智能分析,达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三是通过技术问答、求职帮助、职业规划、技术学习等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职业成长服务。
周媛指出产品背后的逻辑:国内招聘网站发展迄今已历三代,基于PC的第一代招聘网站,以供需双方信息的撮合为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第二代招聘网站,主要以“聊天”为形式的求职体验,但只是解决了简单的沟通问题;而以“万码优才”代表的AI时代的第三代招聘网站,主要以AI+内容为核心,把招聘的单一行为,改变为全方位的职业服务。
“我们充分拥抱AI,万码优才90%以上的功能,都是用大模型来重构的。”周媛强调。
以求职招聘服务为例。“万码优才”的AI智能匹配,不是简单的关键词匹配再打分,而是在求职端的简历信息、学习社区、平台行为维度提取标签和内容,在招聘端AI解构岗位的人才画像(专业技能、项目经验、学历、任职公司要求、从业经历和管理经验等等),通过大模型语义理解和智能化匹配,满足双方的需求——试图打破传统以简历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改为基于人才的能力实现人岗匹配。
此外,“AI模拟面试”是万码优才的另一项功能,基于求职者上传的简历及相关岗位的招聘需求,可以定向还原最真实的面试场景,帮助求职者提前应对面试难题,锻炼面试能力;模拟面试结束后,AI面试官还可以结合面试过程,为求职者提供专业反馈与改进建议。
说到这里,周媛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求职者故事。前阵子有一位40岁的开发工程师,离开大厂之后,找工作遇到瓶颈,投简历两个月,一直没有进展,久而久之甚至都怀疑自己。
很快,万码优才注意到了这位失意的人才,开启了针对他的职业救赎。首先通过深度沟通,让这位开发者充分了解自我定位;其次通过薪酬测算功能,基于多种维度给他的薪资水平做出指引;最后用AI模拟面试,生成千人千面的问题,帮助这位开发者练习面试技巧,帮他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一整套流程下来,这位求职者在三周后,重新找到了工作。
这位求职者的经历不是个例,周媛逐渐意识到一个深层问题:技术创新只是第一步,如何持续服务数字人才,才是关键。
“招聘,是一件刚需却低频的事情,这就导致招聘平台的用户粘性很低,所以我要做服务、做内容,来提升我的用户粘性,它不是用来获客的,而是用来留存我的用户,希望能陪伴用户每一个职业周期。”
超越招聘的全周期陪伴
意识到问题之后,万码优才大刀阔斧迈出的第二步,就是在万码优才上新增了两个新模块:一个是灵析社区,一个是职场千问。
2024年9月,「灵析社区」上线万码优才,这是聚焦数字人才职业发展的AI问答产品,通过聊天机器人与用户互动,同时链接专家服务,帮助用户解决日常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而「职场千问」是万码优才为职场阶段用户提供智能问答与学习的典型功能,主要满足用户在职场规划、技能提升、职场沟通和职场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以丰富的职场垂类知识作为语料库,运用大模型和RAG技术,帮助用户快速获得个性化、更准确的专业解答,助力其职业生涯的每一步成长。
周媛介绍说,平台有一部分UGC内容生产者,他们本身就是各个大厂的在职员工,充分了解自己公司的技术特点,由此把它变成概要性或碎片化的知识点,或者形成一些课程,由平台推荐给用户,同时平台也会给创作者相应的激励。“灵析社区里有很多课程,这些课程与技术培训机构的差别在于,我们更注重职场实践和企业需求的培养。比如候选人投递了某家公司的岗位,我们会分析岗位要求背后对应的能力项,拆分对应到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提供相应的课程推荐。”
除了灵析社区、职场千问之外,新版万码优才还推出了智能简历评估与优化、精准薪酬分析等功能,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的服务内容,提升了用户体验。
周媛透露,下一阶段,公司希望与大学高校或实训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万码优才懂企业用人,大学高校懂如何育人,双方合力一起探索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学习,为数字人才的未来就业提前铺路,真正推动产教融合。
数据形成的竞争壁垒
站在现阶段来看,周媛总结,招聘市场出现的一些现象:
第一,是城市的流动性。从求职者来看,裁员现象目前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人才回流的趋势,很多人求职时不再只盯着某地,他们的求职意向城市往往就两个:要么一二线城市,要么就是家乡。
从企业来看,开始聚焦产业聚集地。比如“汽车之城”芜湖,会吸引一批汽车领域的技术人才。再比如宁波、佛山、长沙等地,开始对产业有需求,会倒逼企业去当地搭建研发中心等。
第二,是行业的流动性。一些互联网出身的技术人才,可能会流动到其他前沿领域,其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往新能源方向流动,再者就是金融、光伏等。
第三,是数智化的普适性。由于大量公司的数智化建设已经深入到各个板块,一方面,这将给求职者带来很多新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迫切。
比如技术人才,可能是做开发出身,但当他开始带团队时要有管理思维,当他开始接触产品时要有产品思维,产品思维的背后还要懂业务,综合起来还得懂经营,要理解产品背后的价值点和经营逻辑。“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对数字人才的用人标准更高了。”
如今,“万码优才”累积了300万的产业数字人才和130万私域数字人才用户,同时汇聚了1200+行业猎头专家和300+技术领域的意见领袖。在企业端,“万码优才”已经与滴滴、饿了么、中核集团、搜狐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了80多种职位类别的招聘服务。
“今年截止到目前,万码优才推荐入职有接近4万人。”周媛认为,这些活跃在平台上的用户,是万码最庞大的数据资产,它涵盖了丰富的用户画像,包括履历、个人能力、项目情况等完整的职业成长轨迹和路径,基于这些数据,万码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工作维度,涵盖就业、创业、职业生涯。在生活维度,涵盖社保、甚至交友婚恋等生活化服务。
“这是万码有别于友商的壁垒,而且时间越长,这个壁垒越深。”周媛强调。
诚然,在数字经济时代,人才的价值被重新定义。在万码优才的愿景里,技术不仅是门槛,更是桥梁,穿过迷雾重重的职业困境,一个可持续的数字人才生态正在形成。
本文链接:http://www.xihao.site/showinfo-1-62937.htmlAI之上的招聘平台,万码优才如何做数字人才的“赛博伯乐”? 原创